血脂異常,不只是“高”的問題!
時間:2024-07-18 10:53:27
原創:馬冠生
近些年,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,與高血壓、血脂異常、糖尿病、肥胖和吸煙 等因素密切相關。其中,血漿膽固醇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,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最主 要的危險因素之一。
Part1 :“血脂”和“血脂異常”
血脂是血清中的脂類的總稱,包括甘油三酯(TG)和總膽固醇(TC)、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HDL-C)、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)。
高密度脂蛋白(HDL),是人們通常認為的“好”膽固醇,將負載血管上的游離膽固醇帶回肝臟, 再將之排出,有疏通并保護血管的功能(被稱為“血管清道夫”)。
低密度脂蛋白(LDL)又被認為是“壞”膽固醇,如果 LDL 數量過多,會使血管阻塞,導致動脈 粥樣硬化。
血脂是血清中的脂類的總稱,包括甘油三酯(TG)和總膽固醇(TC)、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HDL-C)、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)。
“血脂異常”通常指血漿中總膽固醇和 / 或甘油三酯的升高,也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) 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 - 膽固醇(HDL-C)降低在內的各種脂代謝異常。
對于一般成年人來說,膽固醇< 5.2mmol/L、甘油三酯< 1.7mmol/L、低密度脂蛋白< 3.4mmol/L 即為正常范圍。低密度脂蛋白(LDL)又被認為是“壞”膽固醇, 如果 LDL 數量過多,會使血管阻塞, 導致動脈粥樣硬化。
血中升高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在血管中沉積下來,導致血管堵塞、血液流通不暢,這就是動脈粥 樣硬化。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心絞痛、心肌梗死、猝死、腦梗塞(中風)、椎基底供血不足、老年癡呆 等疾病,對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脅。
Part2 :如何保持血脂處于正常狀態?
【合理膳食】和【健康生活方式】是維護血脂正常的關鍵。
1. 合理選擇肉類
魚蝦等水產類脂肪含量相對較低,而且其中的脂肪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,對預防血管異常和 腦卒中等發病風險有一定作用。
2. 選擇低膽固醇食物
燕麥中水溶性膳食纖維能與膽汁酸結合,降低血壓膽固醇水平。黃豆中脂肪含量低,且不含膽固醇, 適合老年人及心血管患者食用。
3. 少鹽少油
食鹽攝入過多會增加高血壓、腦卒中的發病風險 ;過多烹調油的使用會增加脂肪的攝入,過多攝 入反式脂肪酸還會增加心血管發病的風險,推薦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 5 克,烹調油攝入量 25-30 克。
4. 適量運動,控制體重
每周至少進行 5 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,累計 150 分鐘以上,保持能量攝入和消耗平衡,從而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。
Part3 :血脂異常了怎么辦?
上面講了如何預防血脂異常,對于已經出現血脂異常的人群,應該怎么做呢?
1. 膳食模式
《血脂異常醫學營養管理專家共識(2023)》中推薦優選下列三種膳食模式 :
(1)限能量飲食 :不光能控制體重,還能控制血脂。
(2)地中海膳食:日常以橄欖油作為膳食脂肪的主要來源,大量攝入植物性食物,適量動物性食物, 中等劑量的葡萄酒。
(3)素食 :以不食用肉類和肉制品、家禽、海鮮和其他動物食物為特征的飲食結構。
2. 食物的攝入原則
全谷物 :建議每日全谷物攝入 50-150 g 或占全天谷物的 1/4-1/3,攝入量遵循平衡膳食原則。 蔬菜水果 :每天不少于 500g 蔬菜和 200g 水果,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。
魚禽蛋肉 :適量食用富含 ω3 脂肪酸的多脂魚類,建議每周吃 2 ~ 3 次,每次攝入量 50 ~ 100g。
選擇畜肉攝入時,應減少肥肉的攝入,建議每天畜肉的攝入量不超過 75g。首選魚肉或禽肉,但 每天攝入量應不超過 75g。應減少或限制食用加工肉類制品, 建議每天雞蛋(蛋黃)的攝入量不超過 1 枚。
大豆及其制品 :經常食用豆制品,建議每天食用大豆 25g(相當于南豆腐約 125g,或豆腐絲 50g)。
在控制每日總脂肪攝入量的前提下,推薦每周攝入 50 ~ 70g 堅果,有利于改善血脂紊亂狀況。 奶制品 :可以攝入普通奶或低脂奶或脫脂奶及制品,建議每日奶飲用量為 300-500 ml。
酒飲 :不建議血脂異常人群飲酒 ;如飲酒限每日酒精攝入量 :成年男性 ≤ 25g,成年女性 ≤ 15g ;建議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;推薦以無糖飲料替代含糖飲料,不推薦長期飲用人工代糖飲料。
可適量攝入咖啡,每日 1-4 杯 ;建議選用經過過濾的、不含或添加劑含量較少的咖啡飲用。血脂 異常人群可通過長期飲茶獲得改善 ;推薦選擇綠茶,不推薦飲用濃茶以及茶飲代替全部飲用水。